1. =潜在致死性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PLD ---
    细胞受到照射后在适宜的环境或条件能够修复,否则将转化为不可逆损伤,从而最终丧失分裂能力。
  2. -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 damage,SLD –
    细胞受到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全修复的损伤。
  3. 致死性损伤lethal damage,LD---
    细胞所受损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修复。
  4. 肿瘤放射治疗学/放射肿瘤学---
    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5. 增殖死亡---
    正在分裂的细胞受照射后再分裂一次或几次后死亡,是小至中等剂量(2-10Gy)照射后死亡的机制。
  6. 最小耐受剂量TD5/5---
    一定的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后5年内严重放射并发症发生率不超过5%的剂量。
  7. 最大耐受剂量TD50/5—
    一定的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后5年内严重放射并发症发生率不超过50%的剂量。
  8. 线性能量传递 (liner energy transfer ,LET)---
    是描述射线质的一种物理量,表示沿次级粒子径迹单位长度上传递给介质的能量(100Kev/um)。
  9. 相对生物效应(RBE)---
    达到相同生物效应时,标准射线与某种射线剂量的比值(250KVX线或60Co线)。
  10. B-T定律---
    一个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分裂活跃性成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
  11. =放疗的特点和治疗原则----
    (1)特点:适应症广、禁忌症少;
    (2)治疗原则:
    ①诊断明确:病理诊断、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期
    ②重视首程放疗,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综合治疗、单纯放疗;根治性、姑息性;
    ③优化放疗计划:遵循临床剂量学原则
    ④适当辅助治疗。
  12. 正常组织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抵御放射损伤?肿瘤分次放疗的4个反应4R ----
    (1)肿瘤细胞的损伤修复 (Repair):亚/潜在致死性损伤修复:肿瘤细胞修复时间长,修复率低,正常细胞修复时间快,修复率高,提高了对肿瘤细胞杀灭;
    (2)再增殖 (Regeneration):照射后残存的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或从G0期进入增殖期;
    (3)细胞周期再分布 (Redistribution):
    M、G2期细胞对放射线最敏感,S期细胞放射敏感最低,G0期细胞对放射抵抗: ①肿瘤组织:周期短,周期再分布明显
    ②早反应组织:周期短,周期再分布明显
    ③晚反应组织:周期长或无,周期再分布不明显;
    (4)乏氧细胞再氧合 (Reoxygenation):
    ①肿瘤组织:乏氧细胞>20%,再氧合明显,提高了对肿瘤细胞杀灭
    ②早反应组织:无乏氧细胞,无再氧合
    ③晚反应组织:无乏氧细胞,无再氧合。
  13. 临床常见的放射敏感、中度敏感、不敏感肿瘤有哪些----
    ①放射敏感肿瘤:淋巴瘤、 精原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等
    ②中度放射敏感肿瘤:头颈部肿瘤、 鳞状细胞癌等
    ③低度敏感肿瘤:特殊组织的腺癌、肉瘤、黑色素瘤等。
  14. 放射治疗剂量学原则---
    ①剂量要求准确;
    ②剂量分布要均匀;
    ③尽量提高治疗区内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剂量;
    ④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受量<TD5/5)。
  15. 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1)适应症广:
    ①根治性放疗:给予根治剂量,以达到消灭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目的
    ②辅助性放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手段
    ③姑息性放疗:给予姑息剂量(1/3~2/3 根治量),以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2)禁忌症少:
    ①严重贫血、恶液质
    ②严重肿瘤合并症
    ③血象过低
    ④伴严重肺结核、心脏病、肾病或其它威胁生命的疾病
    ⑤接受过放疗的组织器官出现放射损伤。
  16. 放射反应及处理----
    (1)全身反应:
    ①表现:
    A、一般反应:头晕、头痛、失眠、嗜睡,
    B、胃肠道反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
    C、血象反应:白细胞↓、血小板↓;
    ②影响因素:
    ①剂量、照射体积、照射部位、
    患者全身情况、个体差异处理,
    ③处理:A、支持及对症治疗,B、调整放疗计划。
    (2)局部反应:
    ①表现:
    A、皮肤反应:红斑、色素沉着、脱屑、溃疡、出血,
    B、黏膜反应:红斑、白膜、溃疡、出血,
    C、唾液腺反应:口干;②处理:预防、对症治疗。
    (3)放射性损伤(后遗症):
    ①不可逆永久损伤:脑、脊髓坏死、颅神经损伤、骨坏死等;
    ②处理:预防为主、对症治疗。
  17. 综合治疗的理由----
    ①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差异
    ②局部晚期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高
    ③正常组织器官耐受剂量的限制及功能保留。
  18. 高能电子线剂量学特点----
    ①在组织中射程深度与其能量成正比
    ②从表面到一定深度内它的剂量分布比较均匀,超过一定深度后剂量迅速下降
    ③骨、脂肪、肌肉等对电子线的吸收差别不显著
    ④可用单野作浅表或偏心部位肿瘤的照射。
  19. 高 LET 射线相对低 LET 射线不同点----
    ①形成电离吸收峰--Bragg peak
    ②主要为致死性损伤
    ③相对生物效应大,对含氧状态依赖小,利于杀伤乏氧细胞
    ④不同相细胞周期放射敏感性差异小。
  20. 低LET射线的特点----
    ①低LET射线包括深部χ射线,钴-60γ射线,加速器的χ线和电子线;
    ②物理特点:能量传递较小(10keV/um);
    ③生物学特点:
    a.氧效应较明显,对乏氧细胞作用较小;
    b.对细胞的生长周期依赖性教大;
    c.以亚致死性损伤为主。
  21. 高LET射线的特点----
    ①高LET射线包括快中子,质子负π介子等;
    ②物理学特点,能量传递大,Bragg峰,>100 KeV/um;
    ③生物学特点:
    a.氧增强比低,对氧的依赖性较小,
    b.对细胞周期依赖较小,
    c.主要为致死性损伤。
  22. 电离辐射对肿瘤杀伤效应的原理/放射线的生物效应----
    ①直接作用:直接作用于靶分子,引起电离,使细胞核中的 DNA 单链或双链断裂,高 LET 射线的主要作用模式;
    ②间接作用:射线使水分子电离或激发产生活性很强的氢氧自由基,并弥散到关键靶上造成损伤,低 LET 射线的主要作用模式。
  23. 细胞的放射反应及损伤的类型----
    ①亚致死性损伤:细胞受到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全修复的损伤;
    ②潜在致死性损伤:细胞受到照射后在适宜的环境或条件能够修复,否则将转化为不可逆损 伤,从而最终丧失分裂能力;
    ③致死性损伤:细胞所受损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修复。
  24. 正常组织对放射的反应----
    ①早反应组织:增殖能力强,放射反应出现在照射期间或其后较短时间内,但修复损伤的 能力弱:皮肤、粘膜等;
    ②晚反应组织:不增殖或仅有缓慢增殖,放射反应出现在照射后较长时间,但修复损伤能力强:神经组织、肺、肾。
  25. 放疗与手术综合----
    ①术前放疗:缩小肿瘤,提高切除率,降低肿瘤种植机会,减少远处转移;
    ②术中放疗:肿瘤剂量大,正常组织受保护;
    ③术后放疗:消灭手术野或区域淋巴结的残留灶或亚临床灶。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