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per bone scan超级骨显像---
为显像剂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近端骨呈均匀、对称异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组织本底很低,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见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 =doughnut sign骨显像“炸面圈”征---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因局部血供减少表现为显像剂摄取减少的“冷区”,当血管再生和骨骼修复开始后,股骨头周边血供增加,成骨代谢活跃,骨显像时表现为显像剂明显增加,呈现“炸面圈”样改变,即冷区周边为热区改变。
- -骨显像闪耀现象flare sign---
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治疗中,因局部血供增加、成骨修复活跃和炎性反应,出现病灶部位显像剂浓聚较治疗前更明显的现象,而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浓聚影会消退,这种现象成为“闪耀现象”,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
- 骨骼系统显像剂---
①99mTc标记膦酸盐:具有P-C-P有机键,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生物性能好,在体内比多磷酸盐稳定,骨组织摄取率高,在血液和软组织内清除快,较其他骨显像剂的骨影像图更清晰,
②99mTc标记的磷酸盐:具有无机的P-O-P键,焦磷酸盐(99mTc- PYP),
③18F-氟化钠(18F-sodium fluoride , 18F-NaF),一般用于PET。
- 骨质疏松症---
是由于骨强度下降所致个体的骨折风险增加的一种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反应了骨密度和骨质量。
- “双轨”征----
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中管状骨骨皮质显像剂摄取对称性增浓,多见于肘和膝以下。
- =简述全身骨显像的基本原理和主要临床应用价值----
(1)原理:利用亲骨性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静脉注入体内,当显像剂在骨骼内充分摄取,骨外显像剂明显清除后,在体外用 SPECT 探测放射性核素所发射的γ 射线,通过静态全身、局部、断层、融合等显像方式从而使骨骼显像。影响显像剂在骨骼中聚积的因素:局部血流量、骨代谢、交感神经兴奋性。
(2)主要临床应用价值: 如下。
- =骨显像的主要临床应用价值/与X线检查相比的优点----
(1)骨转移瘤诊断:
①骨显像可较X线检查提早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因此临床上全身骨显像被作为恶性肿瘤患者诊断骨转移灶时首选的筛选检查,对于肿瘤分期和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②早期、动态连续地进行骨显像追踪监测,对于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及疗效随访十分重要。
(2)原发性骨肿瘤:
①及早检出病变
②显示原发肿瘤浸润的实际范围
③检出远离部位的转移灶
④有助于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复查。
(3)骨髓炎:
①骨显像可对骨髓炎进行早期诊断,敏感性很高,急性骨髓炎在发病12~48h病变部位即可出现放射性异常浓聚的表现
②与软组织蜂窝织炎鉴别。
(4)骨创伤:
①创伤性骨折:检出某些部位隐匿性骨折,X线摄影片常难以发现,监测和评价骨折的修复和愈合过程;
②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X线检查较不敏感;
③骨移植:骨移植术后利用三相骨显像监测能及时了解移植骨的血供和新骨形成情况,评价移植骨成活。
(5)缺血性骨坏死:早期即可发现,“炸面圈”征象为本病的特征表现。
(6)代谢性骨病: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骨显像上呈广泛弥漫性显像剂摄取增加。
(7)关节疾病:如下。
- -核素骨显像在骨关节良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①类风湿关节炎: 双侧腕关节、掌指及指间关节放射性浓聚。
②骨关节炎: 负重关节(如髋、膝等)和经常处于肌肉负荷的部位(如第一指、趾关节等)呈放射性浓聚改变。
③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放射性增高明显,脊柱放射性弥漫性增高,椎后两侧小关节相连形成线条样放射性浓聚带。
④颞颌关节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yndrome,TMJ,应用断层骨显像,可非常灵敏地诊断表现为颞颌关节放射性增高,而病变早期一般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
⑤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hypertrophic pulmonary osteoarthropathy, HPO:四肢骨干和干骺端的骨皮质呈对称性、弥漫性放射性增高,四肢长骨骨干皮质显影增强形成所谓“轨道征”或“双条征”较具特征性。
- -试述骨显像的原理及其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原理:见上;
(2)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
①骨显像表现:单发或多发性放射性浓聚灶;
②骨显像可较X线检查提早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因此临床上全身骨显像被作为恶性肿瘤患者诊断骨转移灶时首选的筛选检查,对于肿瘤分期和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③早期、动态连续地进行骨显像追踪监测,对于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及疗效随访十分重要;
④放射性浓聚不是肿瘤特异性表现。如果对于异常征象部位不能明确判断,则进行进一步的局部检查:SPECT/CT,CT,MR。
- -为什么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能早期发现骨转移性病灶/骨显像在判断骨转移瘤的优势----
骨转移瘤致骨钙脱失脱失 50%以上时,X 线显像方可发现骨骼的异常,而核素骨显像在钙脱失 1%时,或病变骨/正常骨的放射性摄取比值有 5%—10%的变化便可显示疾病的改变。因此放射性骨显像已成为早期诊断骨转移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早期、灵敏地探查到全身骨转移病灶,比 X 线检查提前 3-6 个月,甚至更早的发现骨转移。
- ==骨髓炎与软组织蜂窝炎的鉴别----
①急性骨髓炎:三个时相的放射性分布主要都局限在骨内,并随时间延长更加浓聚于病变。
②蜂窝组织炎:血流相血池相为弥漫性的放射性增强,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低,静态时主要见放射性弥散在软组织内。
- 骨显像异常图像(静态)----
(1)异常放射性浓积区(热区) :由于病变骨骼血流灌注增加、代谢和成骨活跃等因数导致显像剂浓聚,最常见,见于产生骨质破坏、新骨形成、骨质代谢紊乱的疾病(恶性肿瘤、创伤、炎症等)。
(2)异常放射性减低区(冷区):显像剂分布异常稀疏和缺损,见于产生血供减少或溶骨性病变,如骨转移瘤;骨囊肿、骨梗塞、骨坏死、多发性骨髓瘤、激素治疗或化疗后。
(3)显像剂分布呈“混合型”:“炸面圈”征,多见破骨细胞活跃导致溶骨性破坏的同时,周边骨骼成骨细胞活性增加,对骨破坏进行修复的状态,见于骨无菌性坏死等。
(4)特殊影像:① “超级影像”②“闪烁现象”。
(5)骨外病变或人工伪影所致显影异常:①假热区:钙化心包、急性心梗、畸胎瘤、包囊虫病、放射性污染②假冷区:常见由患者身上异物引起。
- 骨显像异常图像(动态)----
①局灶性放射性增高
②局灶性放射性减低
③放射性分布不均。
- 缺血性骨坏死的特征性表现----
①早期(2w-1m)为“冷区”:局部血供减少、骨代谢减少;
②中期为“炸面圈”征:血管再生、骨骼修复过程开始,股骨头周围血供增加,成骨代谢活跃,表现为冷区的周边为热区晚期为冷区:成骨更加活跃,覆盖冷区。
- 骨骼系统显像剂---
①99mTc标记膦酸盐:具有P-C-P有机键,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生物性能好,在体内比多磷酸盐稳定,骨组织摄取率高,在血液和软组织内清除快,较其他骨显像剂的骨影像图更清晰,
②99mTc标记的磷酸盐:具有无机的P-O-P键,焦磷酸盐(99mTc- PYP),③18F-氟化钠(18F-sodium fluoride , 18F-NaF),一般用于PET。